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来源:Bwin必赢国际官网主站 发布时间:2022-09-29访问次数: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加大国际化高水平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力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引进国际超一流大学优质课程资源,组织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开展“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为进一步助推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现组织开展2023年度“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的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宗旨
     为高校学生提供与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交流与学习机会,为高校教师与国外知名教授搭建交流合作渠道。通过与海外著名学者进行个人合作拓展国际学术交流空间,促进国际前沿交叉学科教学及科研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内容
     项目邀请来自全球37所国际超一流高校或超一流专业的1700余名知名教授以中外联合教研、共同授课的形式讲授200余门高水平国际化通识课程、前沿交叉学科专业型课程,课程覆盖理工科、商科及文科类,专业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材料工程、生命科学等。
     1.高水平示范性国际公共通识课程
     面向本科大一、大二阶段学生开设高水平示范性国际公共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哈佛大学进化心理学、牛津大学商业分析和南加州马歇尔商学院创业与领导力课程等国际高校较为热门的新型通识课程。该课程基于斯坦福与哈佛大学的通识素养八维模型进行组织建设,着重覆盖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数据科学等前沿学科。每门课程共32学时,其中16学时由外方教授授课,16学时由中方教授或助教授课。
     2.前沿交叉学科核心专业课程
     面向本科高年级阶段及硕士研究生层次学生开设前沿交叉学科专业型课程,课程包括德州理工3D打印技术、麻省理工神经积卷算法、加州大学计算机分子结构模拟技术等前沿应用型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覆盖当前科研和产业界最主要的前沿研究领域。每门课程共32学时,其中16学时由外方教授授课,16学时由中方教授或助教授课。

 三、组织实施

 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所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负责执行。2023年度计划遴选50所国际化水平高的高校组织适合学生线上参加学习。入围学院通过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就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课程数量、开课时间等事项达成一致。由项目申报学院组织并选拔一名青年教师担任中方教授或外方教授助教,在配合外方教授完成课程的同时与外方教授进行定期视频会议,交流、研究和学习国际顶尖高校的授课方法与教学内容。
     由项目申报学院组织并选拔学生参与项目课程学习,并承认课程学分。项目将配备多名驻校课程辅导员与一名联络员,协助项目申报学院进行学业督导,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学习效果。修满课程且合格的学生,可获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针对项目参与表现优异的高校,协会可协助高校开展相关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也可与学校开展“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活动,进一步促进高校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共同建设的国际化资源性平台。
     四、项目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包括已经开展硕士学位联合培养且正在申报硕士培养资格评审的高校。
     2.担任联合授课的中方教学师资应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辅导能力。
     3.有较好的实施“虚拟教室”教学系统的多媒体教室设施和高速宽带网络基础。
     4.拥有多学科门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具备将项目课程纳入本科公共选修课学分体系的条件。
     5.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建设,并已经或计划将交叉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纳入学院或部分重点专业的发展建设规划。
     (二)申报流程
     1.申报学院填写《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申报书》(一式两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由学校负责国际交流合作事务的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
     2.请于2022年12月31日前,通过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将申报材料原件快递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项目办公室”。同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将申报材料原件扫描件发至HEC@ciei.org.cn(邮件主题:“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申报+校名称”)。

校内联系:

人:国际交流合作处(机关楼311)  许老师 刘老师

联系电话:0459-6503391

 

校外联系:

人:戴兴田、李栩

联系电话:010-83988188  17607156924

电子邮箱:HEC@ciei.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逸夫会议中心

 

国际交流合作处

2022929